学院要闻

郝亚明教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读书会093-“铸牢”的主体建设意蕴

时间:2025-09-28 浏览量:

    9月12日下午,中央民族大学第93次马克思主义经典读书会(高端讲坛)在丰台校区明德楼431、432会议室顺利举行。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郝亚明教授应邀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体建设意蕴”这一主题进行了学术分享。本期高端讲坛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冬丽副教授主持、副院长王云芳教授担任评议人,校内外40余名师生参加。



  郝亚明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存在民族工作意蕴(明线)与主体建设意蕴(暗线),其政策起点是新时代民族工作,最终指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构建实践与行动主体。他从内在动因、基本内涵、多维意义三方面深入剖析,强调要超越民族工作视角,以中华民族政治话语为依托,完善话语体系、拓展实践路径、提升政治定位、凝聚建设资源,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主体支撑。




  

  王云芳 在评议时表示,郝教授的讲座提出了“主体建设意蕴”这一创新性核心论点,突破了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单一化解读的局限,将研究上升到主体性哲学视角,拓展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她认为讲座通过宏观话语体系分析,清晰阐释了主体建设的价值,为理论与实践提供了新思路,尤其启发学界思考个体与共同体的关系及政策话语的转化落地。


互动交流环节


  

  在互动环节,师生们就“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作为主体的区别”“民族工作在现代化中的发展”“民族自治地区在铸牢工作中的角色”等问题与郝亚明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郝教授强调了中华民族话语的时代适配性,指出民族工作需顺应全局布局,民族自治地方应兼顾共性与特色。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典读书会(高端讲坛)自创办以来,获得北京市委宣传部、教育工委等单位支持,先后纳入“北京宣传文化引导基金”、首都“京彩文化青春绽放”等品牌文化项目。本次读书会活动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北京市委讲师团)、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



撰稿| 任校炜

拍摄| 赵子婧

审核| 孔新峰 师英杰 袁海琴


学院官微

版权所有: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