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社会发展研究所 >> 研究所动态 >> 正文

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复兴力量——“第五届全国红色基因传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坛”会议综述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05-30 [来源]: [浏览次数]:

平维彬 翟成鹏

2023年5月20-21日,第五届全国红色基因传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论坛在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来自中央民族大学、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延边大学、辽宁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大学、内蒙古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北方民族大学、佳木斯大学、北华大学等单位的七十余名学者围绕“红色基因传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一、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英教授指出,要从社会主义五百年的理论发展史和党的百年奋斗铸就的精神谱系中传承红色基因,并将红色基因凝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强大精神力量。

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梅教授详细探讨了延安精神红色基因的当代价值,她指出延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它高度凝练了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赖继年副教授从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出发,分析了中国共产党百年红色文化精神的精髓要义、历史逻辑与地域性构建。

台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正军副教授探讨了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价值意蕴及实践路径,并号召要将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全过程。

四川旅游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艺宏讲师探析了红色文化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并指出高校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之一,加强大学生红色教育,可以增强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推动理论实践化。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宏德讲师阐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与路径,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是涵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

玉溪市委党校刘杰副教授从价值本质、价值功能和价值评价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了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逻辑。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隋韶平博士探讨了三大改造后我们党以“建设探索”为主线的动员式传播以及对我们的当代启示。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孟凡东教授探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的内容体系建构,并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旨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育实践活动。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代洪宝教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参照,从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重向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行了深刻阐释。

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刚教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阐释了在边疆民族地区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着力点。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辑刊》李学成总编辑从清初东北各民族保卫疆土出发,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自在发展”走向“自觉发展”的渐进过程。

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左岫仙副教授从有形、有感、有效三个方面出发,深刻阐释了孔繁森精神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启示。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平维彬讲师从马克思社会意识理论的视野出发,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

三、“思政课程+课程思政” 让红色文化永葆青春

西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康春英教授从逻辑关系、时代价值、实践策略三个维度揭示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合理性、必要性和发展方向性,并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基本思路。

云南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陈瑞琪博士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为着力点,分析了云南少数民族电影音乐在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中的运用。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岳凤兰副教授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高校思政课教学联系起来,阐释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耦合与实践路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郭锦鹏副教授从全方位育人视角出发,阐释了高校大学生毕业季的教育、管理与服务工作。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韩秀霜讲师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出发,指明了“纲要”课所要讲授的中国近现代史对于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雪讲师以“形势与政策”课为例,分析了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叙事结构。

四、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熊坤新教授以马克思恩格斯共同体理论为基本,阐释了共同体理论对增进中华民族共同性的三个启示。

渤海大学特聘教授都永浩从中华民族的整体性思维逻辑、“中国”与华夏是对“内天下”内涵的概括、“天下”内部性和内聚属性思考中华民族等三部分内容,论述了“内天下”主义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关系。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涛讲师从少数民族干部政策这一点出发,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培养民族干部的原则和方针、具体政策措施以及经验。

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郑昊霖博士基于对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的考察,分析了在民族地区政治符号赋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和内在逻辑。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院孙轶男博士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阐释了守正与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百年实践与启示。

文案:平维彬、翟成鹏

摄影:艾克拜尔江·艾尔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