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功举办
“小事情·大关注: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动计划(2017-2020)融入思政课教学”集体备课活动
按照北京市教工委的通知要求,为深入学习《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6月),贯彻落实《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动计划(2017-2020)》,结合日常教学推动“垃圾分类”等生动实践融入到备课和教学活动中,2020年5月17日下午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以视频会议方式开展了以“小事情·大关注: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动计划(2017-2020)融入思政课教学”为主题的集体备课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孙英、副院长邵士庆、苏海舟及全体教师参加。
备课会要求从自身专业理论出发,结合战“疫”等社会热点问题,以教研中心为单位分别交流将《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6月)、《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动计划(2017-2020)》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思路与做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中心主任宫玉涛教授从将“垃圾分类”融入理论教学、融入社会热点、融入实践教学三方面进行了交流:一是将“垃圾分类”作为案例融入理论教学,把“垃圾分类”与美丽中国建设相联系,从体制改革角度分析“垃圾分类”的必要性;二是将“垃圾分类”作为选题融入社会热点,多角度认识、解读“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并在课堂上展示;三是将“垃圾分类”作为目的融入社会实践调研,引导学生实地调研,撰写调研报告,使学生成为推动“垃圾分类”行动计划落实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中心主任王晓红副教授从课程端、教师端、学生端三个层面作了交流。在课程端层面,她认为应该着力向理论及生产生活展开;在教师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运用抗“疫”实例分析将“垃圾分类”融入思政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学生端,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养成将垃圾自觉分类的好习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中心主任韩秀霜从“垃圾分类”融入课堂讲授、融入实践教学、融入课堂展示三方面交流。在融入课堂教学上,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垃圾分类”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在融入实践教学上,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形成调研报告;在课堂展示上,带领学生阅读经典著作,分析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与经典理论的关系,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必要性。
基础课教研中心主任韩克芳副教授从“垃圾分类”融入课堂教学、融入社会实践两方面作了交流发言。在课堂教学中,将“垃圾分类”与绪论章的新时代青年责任相结合,从科学立法、全民守法角度讲清“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同时开展专题讨论与知识竞赛,使学生从当前开始就成为“垃圾分类”的责任人;在社会实践中,到城市、农村调研,在比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形势与政策教研中心代表教师李泓以“实践上的小问题、社会上的大问题”为切入点,交流自己的思考。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紧跟社会热点的特色与民大“万人同上一堂课”的优势,邀请专家解读垃圾分类的形势与任务,有助于学生共同分析并讨论“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难点。
研究生思政课教研中心主任刘然副教授从硕博思政必修课、选修课两门课程入手作了发言。他认为,邀请专家解读相关理念,并在经典著作中寻找“垃圾分类”的理论来源,有助于提升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深度。
集体备课会由邵士庆副院长作总结。他指出,必须从领会精神、认真落实、呈现成果三方面让备课会真正发挥作用,各位教师应认识学习领会《习近平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9年6月)的精神,充分了解《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动计划(2017-2020)》,从生活实践与理论层面真正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落实《行动计划》,结合专业理论,将垃圾分类融入到思政课备课与教学;以学生为本,通过教学思路、行动方案、调研报告等评估落实的效果,注重时效性,形成富有建设性的教学成果。
最后,在湖南挂职的孙英院长对备课活动作了指导。她指出,集体备课活动对交流教学心得、互通理论思考很有助益。针对备课会的内容,她建议各位教师要加强认识,领会精神,注重最终的呈现效果;同时还建议全院教师要继续有序有效开展线上教学,有意识思考当下热点问题,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